檳城這個地方相較於首都吉隆坡,除了物美價廉外還有點五零年代老台灣的味道,而來到這裡除了巷弄間的壁畫及鐵線圈藝術以外,更不能錯過的就屬位於該城市東北部的水上村落,又有人稱此區為姓氏橋(Clan Jetty)而這也是早期華人來檳城最早的聚集處。
姓氏橋前前後後約有兩百年的歷史,橋民的祖籍除了郭姓橋來自惠安縣,其餘大多是來自福建泉州同安縣的移民。
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麼橋梁,而是沿岸建在海上的木屋。早期居民因為没錢付地租與水電,只好用木頭茅草在水上蓋起高脚屋,如果不夠住就再往海外擴建。
由於這些木屋位於海洋與陸地的邊界,居住權自然游走在合法與非法的邊缘,有的居民還指出,過去的姓氏橋曾被外人認為是“三教九流”的聚集之處。
這裡原本八處姓氏橋如今儘剩下六座,並全數列入世界遺產的範圍内。
=======
目前規模最大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是“周氏橋”。
而這裡也是電影《初戀红豆冰》的取景地,所以可能相對的就更商業化了些。
周氏橋建於十九世纪,總長度約300多米,共有79户人家,居民约千人。
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老百姓日子還是要過的舒適,所以這裡也不乏看到許多現代化的產物
=======
李氏橋
算是半開發的狀態,所以住戶並不多,
比較接近我腦海中姓氏橋應有的古樣,而身為李家人總得朝聖一下。
這天去還看到當地的畢業生在這裡合影呢!
=======
陳氏橋
原本差點漏掉這入口甚不明顯的陳氏橋,
但卻在隔壁林氏橋拍照的途中一個move不小心在碼頭處瞧見他美麗的身影,
幸運如我們還遇見彩虹相伴。
我心目中最美的姓氏橋就頒給你了!
但晃眼一看似乎也有點像是做視力測驗時會出現的小房子,各位客倌你說是不是?!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陳氏橋,別忘了順道拜訪超級可愛的法國鬥牛犬們,聽著飼主陳先生熱情的和大家解說法鬥的飼養心得也真是上了一課。
最後造訪的是已經改建的比較接近現代住宅的林氏橋
在這裡遇到了熱情的林氏居民,甚至邀請筆者進屋內小歇一番聽聽故事
林阿姨表示,因為這區已列入政府的保護區內,所以即使房屋已受到海風影響而潮濕破舊但能翻修的部分很受限制,其實住在這裡真的不是很方便
圖為林阿姨正拆掉房屋被侵蝕的其中一塊
在旅行的途中能夠親自印證歷史又能與現下實境結合往往都讓筆者收穫良多,有幸帶走一張當地畫家親繪的明信片那真的是再好不過的紀念了;喔對了,這一區不需門票,任何時候皆開放,歡迎大家來一起印證這活史喔!
是否要連結社群帳號?